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與癌共存
人生五十子來助.今天前去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張鴻主治醫師.分析判斷不是原先癌症引起肋骨.尾椎.及坐骨神經痛.膝蓋痛疼痛指數9非常痛.是如刀割內臟.痛不欲生.安樂死有理.
安排4月2ㄖ下午先作全身斷層檢查.癌症(多發性骨髓瘤)是要與癌細胞共存.台大血液科黃聖懿四年多都是以血液檢驗為依據從沒有斷層或PET正子射影追蹤漿細胞侵害到何處.及嚴重成度.
怪的是兩位同是血液科專家為何診療完全不同.目前決定以張鴻醫師為主進行全身及肋骨痛原因?斷層再進一步PET正子射影.癌症不能只靠血液檢查而已.會誤判.倒楣的是病人都是白勞老鼠.
我就是萬科化療白老鼠.四隻末梢神經麻痺.右腳殘廢無法開車.右腳明顯萎縮比左腳小很多.....化療副作用.比原先好好的身體基能被破損.癌症是不會康復的.所以健保規定五年要重新鑑定且須到期前三個月請醫生開診斷書向健保局申請.
癌症須多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運動.完全放下所有一切.喜樂.唱詩歌讚美耶穌.耶和華.讀聖經.計劃如下:
1.搬到麻園肚去過農夫生活.
2.無線上網SETUP.
3.整理.整頓.清潔.
P.計劃.2.DO.3.CHACK.4.ACTION.PDCA管理循環無事不成.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神的救恩是以家為單位
神的救恩是以家為單位
聖經經文:
路加十九9: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
創世記七1:耶和華對挪亞說,你和你全家都要進入方舟…
彼前三20:…從前在挪亞豫備方舟的日子,神恆忍熱切等待…;那進入方舟,藉著水安全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
職事的話
在聖經裏,一個基本的原則,神救人是以一家一家為單位。神所給我們得救的應許,是以一個家當作單位,而不是以一個個人當作單位。這一件事,初信的弟兄姊妹如果一起頭就看見,就能彀省去許多的難處,同時要得著許多的好處。因為神拯救人,是以家為單位,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
方舟不是為個人的,方舟是為一家的。在創世記六章記載,在神面前有一個人是義的,那一個人就是挪亞。聖經裏沒有記載挪亞的兒子和媳婦都是義人,聖經只記載挪亞在神面前是一個義人。可是神豫備救恩的時候,神要拯救挪亞的時候,乃是使挪亞全家都進入方舟。所以,進方舟是以家為單位,不是以個人為單位。
初信的人,應當把家裏所有的人,都帶進方舟裏去。你可以對主說,『主,我已經相信了你。你說,我一家的人都可以進入方舟。主,現在求你把我全家的人都帶進去。』神要尊重你的信心。
(c) Living Stream Ministry。經文取自聖經恢復本,闡釋部份取自倪柝聲文集〝初信造就〞(中冊),第42及44頁。美國加州安那翰市水流職事站發行。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多發性骨髓瘤抗癌滿六年記
自2008年三月至今剛滿六年.一路來感謝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張鴻醫師確診到台北新店慈濟醫院放療肋骨痛到無法搭乘公共運輸亞聯客運新竹_龍潭_新店_北市.愛心票價100元.頸部6次.前胸肋骨6次後背肋骨6次越放療越痛放療18次.只好轉回新竹那時台大新竹剛好發生放療機事件.轉診新竹馬偕越來越痛止痛藥依醫師處方最大劑量口服嗎啡無法止痛.求助台大新竹安寧療法住院靜脈注射嗎啡.仍然痛到受不ㄋ.自己自願退院.女兒陪同爬回家.深夜尋求醫師上Google key多發性骨髓瘤找到台大內科血液腫瘤科黃聖懿醫師於是深夜叫紅帥計程車到國道壹號新竹交流道統聯及所有客運都沒車只好拖著痛苦的身驅趕往新竹火車站.搭電聯車至台北總站後搭計程車趕早到台大現場掛號(網路掛號都是滿號掛不到號名醫只開放現場掛號).主治計劃要做自體幹細胞移植.先打標靶.萬科.共申請16劑.打第二劑開始疼痛緩解但到14劑第一次後萬科副作用.四隻麻疹.右腳掌帶壯泡疹.生活無法自理.約兩個月坐在輪椅上到處求診跟時間賽跑.新竹梁神醫針灸一次自費(250).拉菲爾自費自律神經療法一個療程18000元.帶狀泡疹自費口服藥.及靜脈注射都是自費.一生勤儉過ㄖ子.38歲始即須每天服藥慢性病.越來越多項重大傷病.疼痛中求延長壽命.沒必要.甚麼白髮送黑髮...取媳婦.嫁女兒.抱孫子...自認此生活得夠精彩....無遺憾...ok!上天堂.登天梯.喜樂.肉體疼痛還要含笑喜樂的心靈.充滿喜樂的表情....再來就是要散盡積蓄去買藥吃..癌症是越來越疼痛....所以有臨終止痛.心理輔導.安寧療法.讚....推薦自然療法但口袋要夠深.因為是自費.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過者無優無濾的生活.陽光.空氣.水.天然蔬果.低醣.低鹽.植物油.植物性營養.運動....無疾而終(不可能)...凡事面對它.處理它.不必在乎別人口舌.只要自認穩妥即去執行.
2014.03.07.至25ㄖ發作到痛不欲生.靠止痛藥減輕痛苦.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訓練小寶貝 多爬少坐學步車
訓練小寶貝 多爬少坐學步車
▲讓寶寶多爬行,有助於訓練軀幹力量,也能幫助刺激學習能力。(照片提供/張蘋之)
文/張蘋之
家有新生兒寶貝的媽媽們,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從翻身、坐、爬,到跨出第一步,都是媽媽的大發現,只是家長常很猶豫要不要讓孩子坐學步車?
許多文獻已指出,學步車對孩子學走路並沒有幫助,甚至會對孩子的骨骼肌肉和動作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在加拿大則是因安全因素禁止販售學步車。
◎學步車對寶寶的影響:
●骨骼肌肉
寶寶在媽媽腹中由羊水支撐身體重量,出生後,身體肌肉需要開始發展出抗地心引力的動作,如趴姿下抬頭和雙手支撐、小狗爬姿,過程中,慢慢讓關節支撐重量,幫助全身的骨骼排列及肌肉發展,最後由蹲或跪姿雙手、雙腳支撐站起。
如果為了讓孩子提早學走路,坐學步車時,寶寶的骨骼肌肉、神經及控制能力都不足,下肢支撐能力不足,易讓孩子產生「O型腿」或「腿開開」的身體承重方式,影響未來髖關節的發展;若是孩子在螃蟹車內,足部踩不到地而以「踮腳尖」的方式著地,將造成未來行走是以踮腳尖的模式。
●動作發展
已有研究指出,學步車會影響幼兒的粗、細動作發展,因為爬行可以訓練軀幹肌肉、上臂及手部肌肉,提供手撐地的觸覺刺激,也可促進手眼協調,但若過早使用螃蟹車而缺少爬行,對於寶寶後續的坐、爬及走路表現等「粗動作」及雙手握筆「細動作」皆有影響。
●感覺統合
過早使用雙腳力量、或當寶寶開始進入探索期,卻被侷限在螃蟹車的小空間裡,缺少爬行的經驗,可能造成日後感覺統合失調。爬行的過程中,提供孩子「感覺資訊」的整合,寶寶獲知他所處環境的整體樣貌及空間中的前後深淺等視知覺;爬行也可透過寶寶頭部動作刺激內耳的「前庭系統」,增進整體的平衡發展;反覆的爬行動作,也可刺激大腦不同區域的活動,幫助孩子未來的學習能力,協助認知的發展,如專注力、記憶力及理解力。
總結來說,過早使用螃蟹車易造成骨骼肌肉不好的影響,能坐、能爬的孩子不建議坐螃蟹車,必須讓寶寶多爬行,或坐著自己動手玩,爬高爬低增加與環境互動的學習,促進探索能力,過程中,視覺進行空間觀察,能幫助未來的學習,爬得夠久的孩子,訓練到軀幹力量足夠,以利未來姿勢的維持,可以坐得住,不會在椅子上動來動去,有助於孩子往後的學習。(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
訂閱:
文章 (Atom)